自体输血的方法主要包括储存式自体输血、稀释式自体输血以及回收式自体输血三种类型,具体选择需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手术需求决定。
1、储存式自体输血
这种方法适用于择期手术患者,尤其是稀有血型或存在特殊宗教信仰的人群。通常在手术前2-4周分次采集患者血液,通过低温保存技术留存,待术中或术后需要时回输。采血前需评估血红蛋白水平,确保不低于110g/L,且每次采血量不超过500ml,两次采血间隔不少于3天,以避免贫血风险。
2、稀释式自体输血
在手术开始前进行血液稀释,通过静脉通路采集患者血液的同时输入等量胶体或晶体溶液维持血容量。这种方法能降低术中血液有形成分的丢失,适用于预计出血量较大且心肺功能良好的患者。采集的血液会在手术后期或术后回输,需注意血细胞比容不宜低于25%,避免影响组织氧供。
3、回收式自体输血
通过专用设备将术野出血回收,经过滤、洗涤和浓缩后重新输注给患者。常用于心脏外科、骨科等出血量大的手术,尤其适用于突发性大出血的急救。但需严格排除被细菌、羊水或恶性肿瘤细胞污染的血液,存在感染或肿瘤扩散风险时禁用此方法。
自体输血前需进行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全面评估,由输血科医师制定个体化方案。储存式需提前规划采血时间,回收式需配合严格的无菌操作。术后需监测血红蛋白、电解质水平,及时补充铁剂和促红细胞生成素,促进造血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