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膜囊和硬膜囊在解剖结构及功能上存在差异,需结合具体解剖层次及临床意义进行区分。两者均为包裹脊髓及神经根的保护性结构,但范围与组成有所不同。
硬膜囊是脊髓被膜的最外层结构,由硬脊膜构成。硬脊膜为致密结缔组织,向上与颅内的硬脑膜相延续,向下延伸至骶椎水平。硬膜囊内部充满脑脊液,包裹脊髓、马尾神经及蛛网膜下腔,主要起机械保护作用。在影像学检查中,硬膜囊形态变化常用于评估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等病变。
脊膜囊通常指由硬脊膜、蛛网膜和软脊膜共同形成的完整被膜系统;其中蛛网膜位于硬脊膜内侧,与软脊膜之间形成蛛网膜下腔,内含脑脊液。软脊膜紧贴脊髓表面并深入沟裂,富含血管。脊膜囊不仅提供物理保护,还参与脑脊液循环及营养输送,其完整性对维持脊髓功能至关重要。
在临床应用上,两者描述侧重点不同。硬膜囊更强调影像学中的形态学变化,例如腰椎MRI检查常描述“硬膜囊受压”提示椎间盘突出。脊膜囊则涉及更广泛的病理过程,如脊膜炎可累及全部三层被膜,导致脑脊液循环障碍或神经根粘连。若出现不明原因的脊髓压迫症状,需及时就医完善影像学及脑脊液检查,明确病变范围及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