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是否会遗传需要根据具体类型来判断。遗传性贫血通常由基因缺陷导致,而非遗传性贫血则与后天因素有关。常见类型包括地中海贫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等,其中部分类型具有遗传倾向。
1、地中海贫血
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因珠蛋白基因突变导致血红蛋白合成障碍。父母若为基因携带者,子女有25%概率患病,50%概率成为携带者,常见于我国南方地区,患者会出现面色苍白、肝脾肿大等症状。
2、镰刀型细胞贫血
由HBB基因突变引发血红蛋白结构异常,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异常红细胞易破碎导致溶血,常见症状包括关节疼痛、急性胸痛综合征,多发生于非洲裔人群。
3、先天性溶血性贫血
包括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类型,因红细胞膜蛋白基因缺陷致使红细胞寿命缩短。典型表现为黄疸、贫血和脾肿大,可通过脾切除术改善症状。
非遗传性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多因摄入不足或慢性失血导致,巨幼细胞性贫血常由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引起,失血性贫血则与外伤、手术等因素相关。这些类型不会通过基因传递给下一代,但需针对原发病因进行治疗。
存在贫血家族史的人群建议进行基因检测和遗传咨询,特别是备孕夫妇可通过产前诊断技术筛查遗传风险。确诊贫血患者需完善血常规、血红蛋白电泳等检查明确类型,遵医嘱进行规范化治疗。日常应注意均衡饮食,避免接触苯类化学物质等造血抑制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