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V-1是人乳头瘤病毒1型的简称,属于HPV病毒家族中的一种亚型。该病毒主要引起皮肤感染,通常与特定类型的疣相关。
1、病原学特征
HPV-1属于α属乳头瘤病毒,具有嗜皮肤性特征。其基因组由环状双链DNA构成,通过感染皮肤基底层的上皮细胞,引起细胞异常增殖。相较于高危型HPV,HPV-1致癌风险极低,属于低危型病毒。
2、感染症状
感染后常表现为跖疣,即足底部位出现的角化性斑块。典型皮损为边界清晰的圆形丘疹,表面粗糙可见黑色点状毛细血管血栓,受压时可能引发疼痛。皮损直径多在2-10毫米,偶见融合成大块状。
3、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直接皮肤接触传播,如赤脚接触被污染的地面。在潮湿环境中存活时间较长,公共浴室、游泳池等场所存在传播风险。破损皮肤更易被感染,潜伏期通常为1-6个月。
4、诊断方法
临床诊断主要依据特征性皮损表现。必要时可采用皮肤镜观察疣体表面乳头状结构和出血点,通过病理活检可见空泡细胞等特征性改变。PCR检测可特异性识别HPV-1的DNA序列。
5、治疗措施
包括液氮冷冻、激光汽化等物理疗法。外用水杨酸制剂、氟尿嘧啶软膏等角质剥脱药物可促进疣体脱落。顽固性病例可进行手术刮除,但需注意可能遗留瘢痕。
出现相关症状建议及时到皮肤科就诊。日常应注意保持足部清洁干燥,避免赤脚行走于公共区域,不与感染者共用鞋袜等个人物品。免疫功能正常者多数可在2年内通过自身免疫清除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