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补液治疗通常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晶体液、胶体液或葡萄糖溶液,以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和电解质平衡。临床常用液体包括乳酸钠林格氏液、人血白蛋白、5%葡萄糖液等,具体使用需遵医嘱。
1、晶体液
烧伤早期主要使用乳酸钠林格氏液和生理盐水,这类等渗溶液能快速补充细胞外液丢失。乳酸钠林格氏液因电解质成分更接近血浆,可有效纠正代谢性酸中毒,使用时需按照烧伤面积和体重计算补液量,首个24小时每1%烧伤面积每公斤体重补充2-4ml。
2、胶体液
在烧伤24小时后可联合使用人血白蛋白、羟乙基淀粉等胶体溶液。胶体液能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维持有效循环血量,尤其适用于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使用时需监测凝血功能和肾功能,避免过量使用导致组织水肿。
3、葡萄糖溶液
5%葡萄糖液主要用于补充水分和基础能量需求,常与电解质溶液配合使用。儿童烧伤患者需特别注意葡萄糖输注速度,避免高血糖发生,同时需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调整胰岛素用量。
进行补液治疗时应持续监测尿量、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每小时尿量需维持在0.5-1ml/kg。需注意烧伤后48小时内避免单纯使用高渗溶液,防止加重组织水肿。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患者或合并心肺疾病者,应适当控制补液速度,防止循环负荷过重。具体补液方案应根据烧伤深度、面积及患者全身状况由专业医师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