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如何有效预防和减轻近视?

王安安 眼科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 三甲

近视的预防和减轻需通过科学用眼习惯、调整用眼环境、均衡饮食、定期检查视力以及必要的光学矫正手段综合干预。具体方法需根据个人眼部情况选择,早期干预对控制进展尤为重要。

1、科学用眼习惯

保持33厘米以上的阅读距离,每持续用眼40分钟休息10分钟,可通过远眺窗外或闭目放松睫状肌。避免躺卧阅读或摇晃环境下用眼,减少双眼调节负担。儿童建议每天2小时以上户外活动,自然光照可促进视网膜多巴胺分泌,抑制眼轴过度增长。

2、调整用眼环境

保证室内光照强度300-500勒克斯,使用全光谱护眼灯并避免屏幕反光。电子设备应开启护眼模式,控制屏幕亮度与环境光协调。建议遵循20-20-20原则,即每20分钟注视20英尺外物体20秒,缓解视疲劳。

3、均衡饮食营养

适量增加深海鱼类、蛋黄等富含DHA的食物,促进视网膜发育。补充维生素A(如胡萝卜、菠菜)维持角膜健康,锌元素(坚果、贝类)可增强视网膜代谢。研究显示叶黄素和玉米黄质可过滤有害蓝光,每日建议摄入10mg。

4、定期视力筛查

青少年每3-6个月进行散瞳验光,建立屈光发育档案。成年人每年至少检查眼压、眼底和角膜曲率,高度近视者需增加OCT检查频次。早期发现调节痉挛或眼轴异常增长可及时干预。

5、光学矫正干预

确诊近视后应及时佩戴合适度数的框架眼镜,8岁以上可考虑角膜塑形镜(OK镜)延缓进展。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0.01%)经临床验证可有效控制青少年近视发展,但需在眼科医生指导下使用。病理性近视可考虑后巩膜加固术等治疗。

日常应注意避免盲目使用护眼贴或按摩仪,这些方式无法改变眼球结构。高度近视者需规避剧烈运动,定期检查防止视网膜裂孔等并发症。若发现视物模糊加重或视物变形,应立即就诊排查眼底病变。防控近视需医患共同参与,建立长期管理方案。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