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尿钙偏低是什么原因?

胡著云 泌尿外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尿钙偏低可能与钙摄入不足、维生素D缺乏、妊娠或哺乳期钙需求增加、甲状腺功能减退以及慢性肾脏病等因素有关。若长期存在异常,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钙摄入不足

长期饮食中钙含量较低时,机体为维持血钙浓度会减少尿钙排出。这种情况可能伴随肌肉痉挛、指甲变脆等症状,日常可适量增加牛奶、豆制品等食物摄入,必要时遵医嘱服用碳酸钙片、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乳酸钙颗粒等钙补充剂。

2、维生素D缺乏

维生素D能促进肠道钙吸收,其缺乏会导致血钙浓度降低,继发尿钙减少。此类人群可能出现骨痛、乏力等症状,可通过增加日照时间改善,也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维生素D滴剂、骨化三醇软胶囊、阿法骨化醇片等药物治疗。

3、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时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减少,导致骨钙释放减少和肾小管钙重吸收增加。患者常伴有手足抽搐、皮肤干燥等症状,需遵医嘱使用左甲状腺素钠片、甲状腺片、碳酸钙D3片等药物进行替代治疗。

4、慢性肾脏病

肾功能受损时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能力下降,但晚期肾脏病可能出现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反而导致尿钙减少。这种情况需治疗原发病,可能涉及使用呋塞米片、碳酸镧咀嚼片、骨化三醇软胶囊等药物,严重者需进行透析治疗。

日常需注意均衡饮食并定期监测血钙、尿钙指标。如果排除饮食因素后尿钙持续偏低,或伴随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到肾内科或内分泌科就诊,完善甲状腺功能、肾功能等相关检查,避免自行补钙或用药延误病情。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