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乳腺癌肚皮针治疗是什么?

杨毕伟 肿瘤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三甲

乳腺癌的肚皮针治疗是内分泌治疗的一种方式,主要适用于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常见治疗方法包括内分泌治疗、手术治疗、化学药物治疗、放射治疗以及靶向治疗等,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方案。

1、内分泌治疗

肚皮针通常指皮下注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如戈舍瑞林、亮丙瑞林等。这类药物可通过抑制卵巢功能,降低雌激素水平,延缓肿瘤进展。对于绝经前患者,常与他莫昔芬等口服内分泌药物联用,提高治疗效果。治疗周期通常持续3-5年,需定期监测激素水平和肝肾功能。

2、手术治疗

早期乳腺癌多采用保乳手术或乳房全切术,根据肿瘤大小、位置决定切除范围。术后需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若发现淋巴结转移则需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病理结果可指导后续辅助治疗方案的选择。

3、化学药物治疗

常用方案包括环磷酰胺联合多柔比星(AC方案)、紫杉醇类药物等。新辅助化疗可使肿瘤缩小便于手术,辅助化疗可杀灭潜在转移灶。化疗周期通常为4-8个疗程,间隔21天,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骨髓抑制和心脏毒性。

4、放射治疗

适用于保乳术后或肿瘤较大、淋巴结转移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技术,常规剂量为50Gy/25次,疗程5周。放疗可有效降低局部复发率,常见副作用包括皮肤灼伤、肺纤维化等,需注意皮肤护理。

5、靶向治疗

针对HER-2阳性患者,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等药物可通过阻断HER-2信号通路抑制肿瘤生长。治疗前需进行FISH检测明确基因状态,用药期间每3个月复查心脏超声评估心功能。

患者应遵医嘱定期复查肿瘤标志物、乳腺超声和骨密度检测。治疗期间注意保持注射部位清洁,避免感染。建议联合营养支持治疗,适当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预防骨质疏松。若出现潮热、关节疼痛等内分泌治疗副作用,可配合中药调理改善症状。具体治疗方案需经多学科会诊,根据病理分型和基因检测结果制定。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