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眠药物通常包括苯二氮䓬类药物、非苯二氮䓬类药物以及褪黑素受体激动剂等类型,但具体用药需严格遵医嘱。以下为常见的助眠药物及其作用机制:
1、苯二氮䓬类药物
这类药物通过增强γ-氨基丁酸神经递质的活性,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从而缩短入睡时间并延长睡眠时长。常用药物包括艾司唑仑片、阿普唑仑片等,适用于短期缓解严重失眠。但长期使用可能产生耐受性和依赖性,需注意头晕、嗜睡等副作用。
2、非苯二氮䓬类药物
此类药物选择性作用于GABA受体亚型,起效快且半衰期较短,可减少次日残留效应。代表药物有唑吡坦片、右佐匹克隆片,适合入睡困难型失眠患者。需警惕可能引发梦游症等异常睡眠行为,建议连续使用不超过4周。
3、褪黑素受体激动剂
通过激活下丘脑视交叉上核的褪黑素受体,调节昼夜节律改善睡眠质量。雷美替胺片等药物适用于昼夜节律紊乱导致的失眠,对慢性失眠患者效果显著。该类药物依赖性风险较低,但可能引起头痛、疲劳等轻微反应。
需要强调的是,所有助眠药物均属于处方药,必须经专业医师评估后开具。长期失眠患者需配合认知行为疗法、睡眠卫生教育等非药物干预措施。若出现持续睡眠障碍,建议至睡眠医学中心进行多导睡眠监测,排查焦虑症、睡眠呼吸暂停等潜在病因,避免自行长期依赖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