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结节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疗、免疫调节治疗以及肿瘤治疗等,需根据具体病因选择合适方案。若结节持续增大或伴随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药物治疗
对于感染引起的结节,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或抗炎药。例如细菌感染可选用头孢克肟胶囊、阿莫西林胶囊等;真菌感染可使用氟康唑片、伊曲康唑胶囊。炎症性结节可短期外用地奈德乳膏、卤米松乳膏缓解红肿。
2、手术治疗
直径超过3厘米或影响功能的结节需手术干预。皮脂腺囊肿可采用微创切除,脂肪瘤需完整剥离包膜,术后需定期换药预防感染。甲下血管球瘤等特殊类型需在显微镜下精细操作。
3、物理治疗
浅表性结节可尝试液氮冷冻,通过低温使病变组织坏死脱落。较小瘢痕疙瘩可采用局部放射治疗,每周2-3次,连续3-4周。部分血管性病变适用激光光凝术,需间隔4-6周分次治疗。
4、免疫调节治疗
风湿结节需长期口服甲氨蝶呤片、来氟米特片调节免疫功能,定期监测肝肾功能。结节性痒疹患者可注射得宝松改善瘙痒,配合环孢素软胶囊控制皮肤过度反应。
5、肿瘤治疗
病理确诊为基底细胞癌等恶性病变时,需扩大切除并送冰冻切片检查。黑色素瘤需根据Breslow厚度决定切除范围,晚期患者需联合PD-1抑制剂等靶向药物治疗,每21天进行疗效评估。
出现皮肤结节建议尽早就诊皮肤科,通过超声、皮肤镜或病理活检明确性质。治疗期间避免搔抓刺激,术后保持创面清洁干燥。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循医嘱,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需提前告知医生用药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