烫伤的皮肤水泡是否需要挑破,通常需要根据水泡的大小、是否完整以及是否发生感染等情况综合判断。一般情况下,较小的完整水泡不建议挑破,而较大的或可能感染的水泡需由医生处理。
1、小水泡
若烫伤后形成的水泡较小且完整,通常不建议自行挑破。水泡的表皮能够覆盖创面,起到保护作用,防止外界细菌侵入并减少感染风险。此时应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避免摩擦或压迫水泡,多数情况下可自行吸收愈合。
2、大水泡或感染水泡
若水泡体积较大(直径超过1厘米)、位于关节等活动频繁部位,或出现红肿、渗液、化脓等感染迹象时,需及时就医。医生会在消毒条件下穿刺抽液,保留泡皮覆盖创面,并配合使用碘伏消毒、无菌纱布包扎。切勿自行用未消毒的针具挑破,以免引发继发感染。
烫伤后应立即用流动冷水冲洗15-20分钟降温,避免冰敷。若水泡已破损,需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洁创面,涂抹抗菌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并用无菌敷料覆盖。日常需避免抓挠或撕脱泡皮,若出现发热、创面扩大等情况,提示可能感染,应及时至烧伤科就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