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胃切除后有哪些后遗症?

胡佳 中医消化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胃切除后可能出现的后遗症包括倾倒综合征、营养不良、贫血、反流性食管炎以及吻合口溃疡等。这些情况与术后胃容量减少、消化功能改变等因素相关,需通过科学管理降低风险。

1、倾倒综合征

胃切除后食物快速进入肠道,可能引发早期或晚期倾倒综合征。早期表现为进食后10-30分钟出现心悸、出汗、腹痛等症状;晚期多发生在餐后2-3小时,表现为低血糖反应。这与高渗食物刺激肠道激素分泌及胰岛素分泌异常有关。

2、营养不良

胃容量缩小和消化酶分泌减少会影响营养吸收,可能出现体重下降、低蛋白血症。患者易缺乏铁、钙、维生素B12等营养素,需定期监测血清营养指标,必要时通过肠内营养制剂补充。

3、贫血

胃体切除会导致胃酸和内因子分泌减少,可能引发缺铁性贫血或巨幼细胞性贫血。前者因铁吸收障碍导致血红蛋白合成不足,后者与维生素B12缺乏影响红细胞成熟有关,需根据贫血类型补充相应营养素。

4、反流性食管炎

胃食管连接结构改变可能引起胆汁、胰液反流,损伤食管黏膜。患者常出现胸骨后灼痛、反酸等症状,内镜检查可见食管黏膜糜烂,需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控制。

5、吻合口溃疡

胃空肠吻合口处黏膜受消化液刺激可能形成溃疡,发生率约1-5%。表现为上腹痛、黑便,确诊需结合胃镜检查和病理活检,治疗需调整抑酸药物使用方案。

术后患者应坚持少食多餐,选择高蛋白、低糖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建议每3-6个月复查血常规、营养指标及胃镜,出现持续腹痛、消瘦等症状应及时就诊。长期随访显示,规范管理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可获得有效保障。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