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可能会引起体温升高的症状,但具体是否出现发热需根据中毒原因及个体反应而定。部分病原体感染导致的食源性中毒可能伴随体温升高,而非感染性毒素通常较少引发发热。
1、感染性食物中毒
若因摄入被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污染的食物,如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或诺如病毒等,病原体在体内繁殖时会释放毒素,刺激免疫系统产生炎症反应。此时可能出现体温升高至38℃以上,常伴随腹痛、腹泻、恶心等症状。这类发热是机体对抗感染的正常防御反应。
2、非感染性食物中毒
误食化学性毒素(如毒蘑菇、河豚毒素)或重金属污染食物时,毒素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或消化系统,较少引发体温调节中枢异常。此类中毒更易出现呕吐、麻木、意识障碍等症状,发热并非典型表现。
若进食后出现体温升高,建议观察是否伴有感染性中毒的典型症状。持续高热超过39℃或出现脱水、血便等情况时,需及时就医进行病原学检测和对症治疗。治疗期间应注意补充电解质,避免自行服用退热药物掩盖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