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血的中药通常有三七、白及、蒲黄、地榆、艾叶等,但具体用药需由医生辨证指导。不同药物的止血机制和适用证型存在差异,需根据具体病因合理选择。
1、三七
三七具有散瘀止血的功效,其有效成分可促进血小板聚集,缩短凝血时间,常用于治疗外伤出血、咳血、便血等症。该药既能止血又能活血,尤其适用于伴有瘀血的出血情况。
2、白及
白及通过收敛作用达到止血效果,可修复受损黏膜,常用于肺胃出血如肺结核咯血、胃溃疡吐血等。其胶质成分能在出血表面形成保护膜,但脾胃虚寒者需慎用。
3、蒲黄
蒲黄具有化瘀止血的双向调节作用,既能疏通血脉改善血瘀,又能促进局部凝血,多用于妇科崩漏、产后恶露不尽等病症。生用偏于行血,炒用侧重止血。
4、地榆
地榆性寒入血分,通过凉血作用止血,适用于血热妄行导致的便血、痔疮出血及崩漏。其鞣质成分可收缩血管,但虚寒性出血患者不宜单独使用。
5、艾叶
艾叶温经止血,适用于虚寒体质引起的月经过多、崩漏及妊娠下血。其挥发油成分能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但血热证患者禁用。
使用止血类药物前需明确出血原因,外伤出血应先清创处理。若出现持续性出血、出血量较大或伴随头晕、心悸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孕妇及特殊体质者用药前需严格咨询中医师,避免药证不符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