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核流注是中医对体内痰湿积聚形成的异常肿块的统称,常见于皮下或脏腑组织。这类病症多与现代医学中的淋巴结肿大、脂肪瘤、囊肿等疾病相关,属于痰湿阻滞、气血不畅的病理表现。
中医认为痰核流注的形成与痰湿内蕴、气滞血瘀等因素有关。长期饮食不节、脾胃运化失调会导致痰湿内生,痰浊随经络流动,停滞于局部则形成结节或包块。气机郁滞可加重痰湿凝聚,瘀血阻滞则使肿块质地变硬。此类肿块常表现为皮色不变、触之柔软或坚韧,可移动或固定,多伴有局部胀痛、肢体困重等症状。若痰湿郁而化热,可能出现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
日常应注意避免过食肥甘厚味,适当增加运动以促进气血运行。痰湿体质者可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健脾化痰的方剂,如二陈汤、温胆汤等基础方加减。若发现体表不明肿块持续增大或伴有发热、疼痛加剧等情况,应及时进行超声、病理学检查以明确性质,避免延误淋巴瘤、肿瘤转移等严重疾病的诊治。治疗需遵循辨证论治原则,结合化痰散结、活血行气等治法综合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