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鼻屎是如何形成的?

刘红兵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鼻屎的形成主要与鼻腔黏膜的生理功能及外界环境因素有关。鼻腔内的黏液腺会持续分泌黏液,用于湿润吸入的空气并吸附灰尘、细菌等颗粒物。当这些物质逐渐积累并与脱落的鼻黏膜细胞混合后,经水分蒸发便会形成固态或半固态的鼻屎。

1、黏液分泌

鼻腔黏膜中的杯状细胞每日分泌约1000ml黏液,主要成分为水、黏蛋白和溶菌酶。这些黏液能形成约15微米厚的黏液毯,不仅能保持鼻腔湿度在95%以上,还能溶解部分氧气和二氧化碳,辅助呼吸功能。当遭遇冷空气刺激或病原体入侵时,黏液分泌量可增加30%-50%。

2、吸附颗粒物

鼻腔前庭的鼻毛可阻挡直径超过10微米的悬浮颗粒,而直径在2.5-10微米的PM10颗粒约有60%会被黏液捕获。黏液中的溶菌酶和免疫球蛋白A能分解约70%的常见呼吸道病原体。每立方厘米黏液约可吸附2.8×10^4个微粒,这种吸附效率是人工空气净化器的3-5倍。

3、干燥结痂

当环境湿度低于40%时,黏液水分蒸发速度加快2-3倍。黏液中的黏蛋白在脱水后会形成网状结构,包裹住颗粒物形成硬痂。正常成年人每日约产生0.5-1克鼻分泌物,其中约30%会转化为可见的鼻屎。长期暴露在粉尘环境中的人群,鼻屎生成量可比常人增加2倍。

保持鼻腔湿润对维持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建议使用生理盐水喷雾进行鼻腔冲洗,每日2-3次,可使鼻腔相对湿度维持在85%以上。当发现鼻屎呈现异常颜色(如黑色、绿色)或伴有出血时,应及时到耳鼻喉科就诊。需特别注意,强行抠挖鼻腔可能损伤Kiesselbach区血管网,该区域血管密度高达200-400个/cm²,极易引发鼻出血。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