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什么是对眼?

王安安 眼科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 三甲

对眼在医学上称为内斜视,通常表现为双眼向鼻侧偏斜,可能是生理性原因或病理性因素所致。婴幼儿由于眼部肌肉发育不完善可能出现暂时性对眼,但若持续存在则需考虑神经肌肉异常、屈光不正或外伤等病理因素。

1、生理性原因

婴幼儿时期眼眶较宽、鼻梁未发育完全,可能导致双眼内侧眼白暴露较少,形成类似对眼的外观。这种情况多为暂时性,随着面部骨骼发育成熟,通常在3-6岁逐渐改善。家长可通过观察孩子注视远处物体时的眼位变化进行初步判断。

2、神经肌肉异常

支配眼外肌的动眼神经或滑车神经功能异常,可能导致内直肌过度收缩或外直肌力量不足。这类情况可能伴随眼球运动受限、复视等症状,需通过交替遮盖试验、三棱镜检测等专业检查确诊。重症肌无力等全身性疾病也可能引发眼肌运动失调。

3、屈光不正

未矫正的中高度远视可能引发调节性内斜视。患者为看清物体过度使用调节功能,导致双眼过度会聚。这种情况常见于2-5岁儿童,需通过阿托品散瞳验光明确度数,及时佩戴合适度数的凸透镜矫正,多数患者通过光学矫正可改善眼位。

4、外伤或疾病影响

眼眶骨折可能改变眼外肌解剖位置,颅脑外伤可能损伤眼球运动神经通路。脑肿瘤、脑卒中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可能引起获得性内斜视,这类情况往往伴有头痛、呕吐等神经系统症状,需通过CT或MRI检查明确病因。

若发现儿童出现持续性对眼现象,建议尽早就诊眼科进行睫状肌麻痹验光检查。对于调节性内斜视患者,及时佩戴矫正眼镜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病理性内斜视可能需要通过手术调整眼外肌张力,或配合肉毒杆菌毒素注射治疗。日常生活中应避免让婴幼儿长时间注视近距离物体,以降低眼部肌肉紧张。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