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齿状线是什么?

李俊 肛肠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齿状线是肛管中段的一条锯齿状环形分界线,由肛瓣与肛柱下端共同构成,是黏膜与皮肤的交界处。这一结构在解剖学、生理学及临床诊疗中均有重要意义。

1、解剖结构特征

齿状线以上为直肠黏膜组织,表面覆盖单层柱状上皮,分布有内脏神经支配的血管丛;线以下为肛管皮肤,覆盖复层扁平上皮,受脊神经支配。二者在齿状线处形成明显的移行区,黏膜颜色由粉红逐渐过渡为皮肤色泽,触觉敏感性存在差异。

2、临床诊断意义

该线是区分内痔与外痔的重要标志。内痔发生在齿状线以上的直肠黏膜下静脉丛,通常无痛觉神经分布,便血为主要症状;外痔则位于齿状线以下的皮下静脉丛,常伴有明显疼痛。肛裂、肛瘘等疾病的位置判断也需参考此解剖标志。

3、手术操作指导

肛肠手术中需特别注意保护齿状线结构。痔疮套扎术需在齿状线上方操作,避免损伤敏感区域;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时,切口位置选择需参考此线走向,以减少术后疼痛和并发症风险。

日常若出现肛门坠胀、便血或持续疼痛等症状,建议及时至肛肠专科就诊。医生通过肛门指检和肛门镜检查可清晰观察齿状线形态变化,结合临床表现进行准确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