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封闭针有哪些潜在危害?

龚飞鹏 骨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省人民医院 三甲

封闭针的潜在危害主要包括注射部位反应、感染风险、过敏反应、肌腱或神经损伤以及长期使用引发的系统影响。封闭针常用于治疗局部炎症或疼痛,其主要成分为糖皮质激素和局部麻醉药,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

1、注射部位反应

注射后可能出现局部疼痛、肿胀或皮下组织萎缩。糖皮质激素可能抑制局部胶原蛋白合成,导致皮肤变薄或色素沉着,通常数周后可自行恢复,但需避免反复穿刺同一部位。

2、感染风险

不规范操作可能引发局部感染,表现为红肿热痛加重或化脓。糖尿病患者或免疫力低下者风险较高,严重时可能形成脓肿,需及时进行抗感染治疗。

3、过敏反应

少数人对麻醉药或激素成分过敏,可能出现皮疹、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可发生过敏性休克,需立即使用肾上腺素等急救措施。

4、肌腱或神经损伤

注射位置偏差可能误伤肌腱或神经,导致活动受限或麻木感。例如跟腱周围注射可能增加断裂风险,需由经验丰富的医生精准定位。

5、系统影响

长期大剂量使用可能引起血糖升高、血压波动或骨质疏松等全身性副作用。糖尿病患者注射后需加强血糖监测,骨质疏松患者应慎用。

使用封闭针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注射后24小时内避免沾水。若出现持续疼痛加重、发热或异常肿胀,应立即停止治疗并就医。治疗前应告知医生过敏史和基础疾病情况,确保用药安全性。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