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起搏器是一种植入式医疗设备,主要用于治疗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等神经系统疾病。其核心组成部分包括脉冲发生器、电极和导线,通过电刺激调节异常脑神经活动,从而达到控制症状的目的。
1、核心组成
脑起搏器由三部分构成。脉冲发生器通常埋置于锁骨下方皮下,其功能类似心脏起搏器,负责产生电脉冲信号。电极由铂铱合金制成,通过立体定向手术精准植入脑深部特定核团,如丘脑底核或苍白球内侧部。导线连接两者,将电信号传导至靶点区域。
2、工作原理
该系统通过微电流刺激调控异常神经环路。当电极释放高频电脉冲时,可抑制基底神经节区过度活跃的神经元放电,纠正运动环路的功能失衡。参数设置需个体化调整,包括电压、频率和脉宽等,医生通过体外程控仪进行精细化调节。
3、适应病症
主要适用于药物疗效减退的帕金森病患者,能显著改善震颤、僵直和运动迟缓。对原发性震颤、肌张力障碍也有明确疗效。近年研究显示,在强迫症、癫痫等疾病中也有应用探索,但需严格评估手术指征。
4、植入过程
手术分两阶段完成。第一阶段在局部麻醉下进行立体定向电极植入,术中通过微电极记录和试验刺激确认靶点位置。术后1-2周进行第二阶段手术,全麻下植入脉冲发生器并连接导线。术后需定期随访调整参数,平均电池寿命5-7年。
植入后患者需避免接触强磁场环境,核磁共振检查前须告知医务人员。术后康复需配合药物调整和物理训练,多数患者运动功能可获得显著改善。具体治疗方案需由神经内科与功能神经外科医生共同制定,定期随访监测设备工作状态及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