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什么是下肢动脉硬化?

赵艳平 血管外科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下肢动脉硬化是指下肢动脉血管壁发生粥样硬化性改变,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的一种慢性血管疾病。这种病变通常与脂质沉积、血管内皮损伤等因素有关,可能引发下肢缺血性症状。

下肢动脉硬化的本质是动脉粥样硬化在下肢血管的局部表现。当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沉积在血管内膜下,会引发炎性反应形成斑块,随着斑块体积增大,血管管腔逐渐狭窄,血液供应减少。典型症状包括行走时小腿肌肉疼痛(间歇性跛行)、下肢皮肤温度降低、足背动脉搏动减弱等。长期缺血可能导致皮肤溃疡、组织坏死等严重并发症。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危险因素会加速血管内皮损伤,促进斑块形成。早期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狭窄程度超过70%,血流显著受阻时才会出现明显临床表现。

建议存在相关危险因素的人群定期进行踝肱指数检测和血管超声检查。日常生活中需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控制血压血糖水平,严格戒烟并保持适度运动。若出现下肢发凉、麻木或行走后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到血管外科就诊,通过血管造影等检查评估病变程度,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或进行血管介入治疗。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