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毒是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皮肤炎症,常见诱因包括皮肤屏障受损、局部感染扩散以及免疫力低下等。以下为具体分析:
1、皮肤屏障受损
皮肤出现破损是细菌入侵的主要途径。例如足癣引起的趾间糜烂、外伤导致的开放性伤口、蚊虫叮咬后抓破皮肤等,均可能使链球菌通过微小创口侵入真皮层。患者常伴随局部红肿、疼痛等症状,一般需遵医嘱使用青霉素V钾片、头孢呋辛酯胶囊或阿奇霉素片等抗生素治疗。
2、局部感染扩散
邻近组织的感染病灶可能蔓延至皮肤引发丹毒。如慢性鼻炎、鼻窦炎等鼻腔炎症,可能使细菌经淋巴管扩散至面部;外耳道炎、中耳炎等耳部感染可能诱发耳周丹毒。这类患者除皮肤症状外,通常伴有原发感染部位的红肿热痛。
3、免疫力低下
糖尿病患者因高血糖环境易继发感染,慢性肝病、肾病等基础疾病会削弱免疫功能,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的人群也易感。这类患者发病时炎症反应更剧烈,可能出现高热、寒战等全身症状,需在抗感染治疗同时控制基础疾病。
日常需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或挤压病灶。若出现迅速扩散的红斑、发热等症状,建议立即到皮肤科就诊,通过血常规、细菌培养等检查明确诊断,并遵医嘱规范使用抗生素,避免擅自停药导致复发或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