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湿气是如何产生的?

江一平 中医科 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湿气的产生通常与外界环境潮湿、饮食不当、脾胃虚弱等因素有关,需结合具体诱因进行调理。中医认为湿气分为外湿和内湿,外湿多因气候、居住环境潮湿导致,内湿多与脏腑功能失调相关。

1、外湿侵袭

长期处于潮湿环境或淋雨涉水,外界湿邪可通过皮肤毛孔侵入人体,导致湿气滞留。湿邪重浊黏腻,易阻碍气机运行,可能引发头身困重、关节酸痛等症状。日常需注意保持居住环境干燥,避免久居湿地,雨天及时更换潮湿衣物。

2、饮食不节

过量食用生冷、油腻、甜腻食物,如冰镇饮料、肥肉、奶油等,易损伤脾胃运化功能。脾主运化水湿,脾虚则水湿内停,湿气内生。此类人群常伴有腹胀、大便黏腻等表现,建议适量食用薏苡仁、赤小豆等健脾利湿食材,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藿香正气丸。

3、脾胃虚弱

先天禀赋不足或久病耗气,致使脾胃运化失常,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输布,反而聚湿生痰。这类患者多存在舌苔厚腻、食欲不振等症状,需通过规律饮食和适度运动增强脾胃功能,中医辨证后可选用参苓白术散、香砂六君丸等健脾化湿的中成药。

改善湿气需采取综合措施,建议穿着透气衣物,避免冒雨涉水。饮食上减少高糖高脂摄入,适当增加山药、茯苓等健脾食材。若出现持续倦怠乏力、舌苔厚腻等表现,建议到中医科就诊,通过脉诊、舌诊等辨证施治,不宜自行长期服用祛湿药物。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