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胆经穴位有哪些?

江一平 中医科 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足少阳胆经的穴位主要包括头颈部、躯干及下肢的多个特定部位,较为常用的有足临泣、阳陵泉、风市等穴位。这些穴位分布于人体侧面,循行路线从头至足,具有调节肝胆功能、缓解疼痛等作用。

1、足临泣

该穴位位于足背外侧,第四、五跖骨结合部的前方凹陷处。刺激此穴位有助于缓解头痛、目赤肿痛、胁肋胀满等症状,尤其对肝胆火旺引起的目疾效果较明显。日常可通过指压或艾灸方式进行保健,每次持续3-5分钟。

2、阳陵泉

位于小腿外侧,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此穴为胆经合穴,主治黄疸、胁痛、下肢痿痹及胆绞痛。现代研究显示刺激该穴位可促进胆汁分泌,缓解胆囊炎症状。针灸时多采用直刺法,深度约1-1.5寸。

3、风市

处于大腿外侧中线,直立垂手时中指尖端所指位置。该穴位常用于治疗下肢麻木、坐骨神经痛及风疹瘙痒。对于胆经循行部位的关节疼痛,可通过拍打或刮痧此穴改善局部气血循环。

日常进行穴位按摩时需注意手法轻柔,避免过度刺激造成皮肤损伤。若需治疗肝胆系统疾病,建议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配合中药、针灸等综合疗法,同时定期复查肝胆超声等相关检查以评估疗效。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