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排卵治疗常用的药物主要包括氯米芬、来曲唑、促性腺激素等,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根据个体情况选择。这些药物通过不同机制促进卵泡发育和排卵,适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排卵障碍等不同病因导致的不孕症。
1、氯米芬
作为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通过竞争性结合下丘脑雌激素受体,解除雌激素对下丘脑的负反馈作用,促进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进而刺激卵泡发育。适用于体内有一定雌激素水平的排卵障碍患者,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一线治疗药物。
2、来曲唑
属于芳香化酶抑制剂,通过抑制雄激素向雌激素转化,降低雌激素水平,解除对下丘脑-垂体的抑制,促进卵泡发育。相比氯米芬具有更短的半衰期和更少抗雌激素效应,适用于对氯米芬耐药或存在子宫内膜薄的患者。
3、促性腺激素
包括尿促性素(HMG)和重组人促卵泡激素(FSH),直接作用于卵巢刺激卵泡发育。适用于氯米芬抵抗、下丘脑性闭经或辅助生殖技术中的促排卵治疗,需严格监测卵泡发育以防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4、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
如戈舍瑞林,通过调节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控制排卵时间,常用于辅助生殖技术中的降调节方案,可精准控制卵泡发育同步性。
5、溴隐亭
作为多巴胺受体激动剂,通过抑制泌乳素分泌恢复排卵功能,适用于高泌乳素血症导致的排卵障碍,可有效降低血清泌乳素水平并恢复月经周期。
进行促排卵治疗前需完善性激素六项、甲状腺功能、卵巢储备功能等检查明确病因。治疗期间需通过超声监测卵泡发育情况,配合基础体温测定或尿LH试纸检测排卵时间。用药过程中可能出现卵巢过度刺激、多胎妊娠等并发症,需严格遵循医嘱调整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