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KP通常指角膜后沉着物,是眼科检查中常见的体征,可能与葡萄膜炎、角膜炎等疾病相关。KP的类型主要包括尘状、中等大小和羊脂状,不同类型的KP提示的病因有所不同。
1、尘状KP
尘状KP表现为细小的灰白色颗粒,通常附着在角膜内皮表面。此类KP多见于急性前葡萄膜炎或病毒性角膜炎,与炎症细胞在房水中的活动有关。患者常伴有眼红、畏光、视力模糊等症状,需结合其他检查明确具体病因。
2、中等大小KP
这类KP的颗粒大小介于尘状和羊脂状之间,可见于非肉芽肿性炎症或细菌性角膜炎。例如,过敏性结膜炎继发的虹膜睫状体炎可能出现此类KP,伴随眼痒、分泌物增多等表现,需进行病原学检测以确定感染类型。
3、羊脂状KP
羊脂状KP呈油脂样团块状,常见于肉芽肿性葡萄膜炎或结核性眼内炎。此类KP的形成与巨噬细胞聚集有关,可能提示存在慢性感染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可能出现虹膜结节、瞳孔粘连等体征,需排查全身性疾病如结节病等。
若检查发现角膜后沉着物,建议尽早就医进行裂隙灯显微镜、房水细胞检测等检查。医生会根据KP形态、伴随症状及实验室结果制定治疗方案,患者需避免揉眼或自行使用滴眼液,以免加重炎症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