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肝内小囊肿是怎么回事?

胡佳 中医消化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肝内小囊肿可能与先天性发育异常、寄生虫感染、创伤或炎症等因素有关。若囊肿体积较小且无伴随症状,通常属于良性病变,但需定期复查监测。

1、先天性发育异常

胚胎时期肝内胆管发育异常可能导致囊肿形成。这种囊肿多为单发、囊壁薄且内含清亮液体,一般无明显症状,常在体检时通过超声或CT检查发现。若囊肿增大引起压迫症状,可考虑穿刺抽液或手术治疗。

2、寄生虫感染

包虫病等寄生虫感染可能引发肝囊肿,尤其在牧区较常见。寄生虫卵经消化道进入肝脏后形成包裹性病灶,囊内可能含有寄生虫体或子囊。此类患者需进行血清学检测确诊,常用阿苯达唑片、甲硝唑片等药物进行驱虫治疗,严重者需手术切除。

3、创伤或炎症

肝脏外伤后血肿吸收不全,或慢性炎症刺激导致胆管阻塞,可能形成继发性囊肿。例如肝脓肿治疗不完全可能遗留囊性结构,此类情况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胶囊、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控制感染,必要时行介入引流。

发现肝内小囊肿后应避免剧烈运动以防囊肿破裂,建议每6-12个月复查超声。若出现右上腹隐痛、腹胀或黄疸等症状,需及时到肝胆外科就诊,通过增强MRI等检查评估囊肿性质,排除囊腺瘤等肿瘤性病变可能。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