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震荡的处理方法包括保守治疗、药物治疗、康复治疗、手术治疗以及长期管理等,需根据损伤程度制定个体化方案。若出现肢体麻木或活动受限,应及时就诊明确病情。
1、保守治疗
急性期需严格卧床休息1-2周,使用颈托或腰围支具固定脊柱,避免颈部或腰部过度活动。建议睡硬板床,保持脊柱生理曲度,防止继发性损伤。早期需每2小时轴向翻身,预防压疮形成。
2、药物治疗
疼痛明显者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洛索洛芬钠片等非甾体抗炎药。存在神经水肿时,可短期应用甘露醇注射液脱水治疗。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等神经营养药物可促进神经修复。
3、康复治疗
症状缓解后可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如四肢被动屈伸运动。逐步过渡到桥式运动、直腿抬高训练等核心肌群锻炼。后期配合低频脉冲电疗、超声波治疗等物理疗法改善局部循环。
4、手术治疗
仅适用于合并椎体骨折、椎管内血肿或脊髓持续受压的患者。常见术式包括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后路椎板成形术等,术后需佩戴支具3个月,定期复查X线评估脊柱稳定性。
5、长期管理
出院后每3个月进行神经功能评估,通过改良Ashworth量表监测肌张力变化。日常避免搬运重物或剧烈扭转脊柱,建议游泳、平板支撑等低冲击运动强化脊柱周围肌肉。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需立即复查MRI。
患者需在神经外科或骨科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禁止擅自使用激素类药物。恢复期间建议记录肢体感觉、肌力变化情况,康复训练需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避免过早进行高强度锻炼。若6个月内未完全恢复,需排查是否存在脊髓挫伤等器质性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