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头皮血肿有哪些类型?

王远 外科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头皮血肿通常根据发生部位分为皮下血肿、帽状腱膜下血肿和骨膜下血肿三种类型。不同类型的血肿在临床表现和处理方式上存在一定差异,需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1、皮下血肿

皮下血肿位于头皮表层与帽状腱膜之间,通常由头部受到直接撞击引起。由于皮下组织致密且富含血管,出血后易形成局部肿胀,触痛明显且边界清晰,但血肿范围较局限。此类血肿多数可自行吸收,早期可通过冷敷减轻肿胀,后期可热敷促进吸收,一般无需特殊处理。

2、帽状腱膜下血肿

此类血肿发生在帽状腱膜与骨膜之间的疏松结缔组织层,因该区域血管吻合丰富且组织疏松,出血易扩散形成广泛肿胀。常见于婴幼儿产伤或头部受较大外力作用,血肿可蔓延至整个颅顶,触诊时有波动感。较大血肿需穿刺抽吸后加压包扎,必要时需补充铁剂防止贫血,需警惕继发感染可能。

3、骨膜下血肿

血肿位于骨膜与颅骨外板之间,多因颅骨骨折或骨膜剥离导致。因骨膜在颅缝处紧密附着,血肿范围常局限于单块颅骨区域,多见于新生儿产伤或颅骨线性骨折患者。此类血肿吸收缓慢,可能钙化形成骨性肿块,若血肿较大需在严格消毒下穿刺抽吸,合并颅骨骨折者需进行影像学检查明确损伤程度。

若发现头皮血肿进行性增大、伴有意识改变或局部感染征象,应及时就医。婴幼儿患者出现帽状腱膜下血肿时需监测血红蛋白水平,避免血容量不足。日常应注意头部防护,避免二次损伤,血肿吸收期间避免局部按摩或挤压。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