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母婴传播主要通过胎盘感染、分娩过程接触以及母乳喂养等途径进行。感染HIV的母亲若未采取干预措施,可能将病毒传染给胎儿或婴儿。
1、胎盘感染
在妊娠期间,HIV病毒可通过胎盘血液循环进入胎儿体内。随着孕周增加,胎盘屏障功能可能减弱,尤其在孕晚期病毒传播风险上升。孕妇体内病毒载量越高,发生垂直传播的概率越大。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可将母婴传播率从15-45%降低至1%以下。
2、分娩过程接触
胎儿经产道娩出时,皮肤黏膜接触母体血液、阴道分泌物等体液可能造成感染。此时新生儿免疫系统尚未完善,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接触含病毒体液后易发生传播。择期剖宫产手术可减少65%的传播风险,需在孕38周前实施。
3、母乳喂养传播
母乳中含有HIV病毒,哺乳期间每日喂养可使婴儿持续暴露于病毒环境。混合喂养会损伤婴儿肠道黏膜,较纯母乳喂养增加11倍传播风险。建议HIV阳性母亲完全避免母乳喂养,选择配方奶粉等替代喂养方式。
孕妇应在孕早期进行HIV筛查,确诊感染后及时启动抗病毒治疗。分娩后新生儿需在6-12小时内开始预防性用药,持续4-6周。定期进行病毒载量检测和免疫功能评估,严格遵医嘱实施喂养方案,可有效阻断母婴传播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