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上凹陷坑可能是痤疮后瘢痕、外伤以及皮肤老化等原因引起的,需结合具体情况分析。若症状持续加重,建议尽早就医明确诊断。
1、痤疮后瘢痕
痤疮炎症反复发作可能导致真皮层胶原蛋白和弹性纤维受损,形成萎缩性瘢痕,表现为皮肤凹陷。此类瘢痕常伴随毛孔粗大或色素沉着,可遵医嘱使用维A酸乳膏、多磺酸粘多糖乳膏等药物促进修复,或通过点阵激光、微针治疗改善皮肤状态。
2、外伤
皮肤受到严重擦伤、切割伤或烧伤后,若损伤达真皮层且未规范处理,可能因局部组织缺损而形成凹陷性瘢痕。早期可遵医嘱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硅酮凝胶等药物促进愈合,陈旧性瘢痕可考虑局部填充治疗或手术修复。
3、皮肤老化
随着年龄增长,皮肤胶原蛋白和弹性纤维逐渐流失,皮下脂肪萎缩可能导致面部出现凹陷,常见于太阳穴、面颊等部位。日常可通过加强保湿、防晒减缓老化进程,医美手段如射频治疗、自体脂肪填充等方法可改善皮肤容积缺失。
日常应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挤压面部痤疮。若凹陷坑影响外观或伴有红肿疼痛等异常表现,建议及时到皮肤科或整形外科就诊,通过皮肤镜、组织病理学检查明确病因后,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