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是人体重要的造血组织,根据形态和功能的不同,主要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两种类型。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黄骨髓则以储存能量为主,必要时可恢复造血能力。
1、红骨髓
红骨髓主要由造血组织和血窦构成,分布于扁骨、不规则骨以及长骨骨骺端的骨松质中。其核心功能是生成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血细胞,其中造血干细胞通过增殖分化形成各类成熟血细胞。红骨髓还含有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分化为成骨细胞、脂肪细胞等多种细胞的潜能。在婴幼儿时期所有骨髓均为红色,5-7岁后长骨骨干的骨髓逐渐被脂肪替代。
2、黄骨髓
黄骨髓由大量脂肪细胞构成,主要存在于长骨骨干的髓腔内。正常情况下不具备造血能力,其主要作用是储存能量物质。当机体出现严重失血或贫血时,黄骨髓可在2-3周内逆转为红骨髓,重新启动造血功能。这种转化机制受促红细胞生成素等细胞因子调控,体现了人体造血系统的代偿能力。
3、免疫功能支持
红骨髓不仅是造血场所,还是B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重要部位。其中的基质细胞分泌多种细胞因子,支持免疫细胞的发育和功能调节。骨髓移植治疗血液系统疾病时,供体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可重建受体的整个造血系统和部分免疫系统。
保持均衡营养摄入有助于维持骨髓健康,特别是铁、叶酸、维生素B12等造血原料的补充。避免长期接触苯、辐射等骨髓抑制物质,出现不明原因贫血、出血或感染症状时,应及时进行骨髓穿刺等检查明确诊断。40岁以上人群需定期体检监测血常规指标,早期发现骨髓异常增生等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