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患者需要关注的指标主要包括肝功能酶学指标、血脂水平、血糖代谢指标、肝脏影像学检查以及肝脏硬度检测结果等。这些指标有助于评估肝脏损伤程度、代谢异常及病情进展风险。
1、肝功能酶学指标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是反映肝细胞损伤的关键指标。脂肪肝患者可能出现ALT轻度升高,若AST持续高于ALT,可能提示肝纤维化或脂肪性肝炎加重。γ-谷氨酰转肽酶(GGT)异常升高可能与酒精性脂肪肝相关。
2、血脂水平
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是高脂血症的典型表现,与脂肪肝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特别是甘油三酯水平超过2.3mmol/L时,脂肪肝风险显著增加,同时会加重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3、血糖代谢指标
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异常提示糖代谢紊乱,约50%的脂肪肝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餐后2小时血糖超过7.8mmol/L时,需警惕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的可能性。
4、肝脏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显示肝脏前场回声增强、远场回声衰减是脂肪肝的典型特征。CT检查中肝脏CT值低于脾脏可量化评估脂肪浸润程度,磁共振质子密度脂肪分数(MRI-PDFF)能准确检测5%以上的肝脂肪变。
5、肝脏硬度检测
瞬时弹性成像(FibroScan)通过测量肝脏硬度值(LSM)评估纤维化程度,CAP值可量化肝脂肪含量。LSM≥7.9kPa提示显著肝纤维化,CAP≥248dB/m对应中度以上脂肪肝。
建议脂肪肝患者每3-6个月复查肝功能、血脂和血糖,每年进行肝脏超声检查。出现转氨酶持续升高或影像学提示脂肪变加重时,应及时消化内科就诊,必要时完善肝活检明确病理分期。日常需严格控制饮食热量,每周保持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避免饮酒和使用肝毒性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