烫伤后的疼痛缓解方法包括降温处理、外用药物、止痛药物、保护创面以及及时就医等。具体处理方式需根据烫伤程度选择,避免自行使用偏方加重损伤。
1、降温处理
立即用流动冷水冲洗烫伤部位15-20分钟,水流不宜过急以免冲破水疱。冷水冲洗可降低皮肤温度,减少热量对深层组织的持续损伤,同时缓解疼痛和肿胀。注意避免使用冰水或冰块直接接触皮肤,以免造成冻伤。
2、外用药物
浅表烫伤可遵医嘱使用磺胺嘧啶银乳膏预防感染,或涂抹湿润烧伤膏促进创面修复。药物需均匀覆盖创面,保持局部湿润环境。使用前需清洁双手,避免污染药膏。
3、止痛药物
疼痛明显者可短期口服布洛芬胶囊或对乙酰氨基酚片,需严格按说明书剂量服用。儿童患者建议使用混悬剂型,服药期间避免同时服用其他解热镇痛药。
4、保护创面
处理后用无菌纱布轻轻覆盖,避免使用棉絮类敷料粘连伤口。水疱完整时不宜自行刺破,较大水疱需由医护人员处理。日常注意减少患处摩擦,保持创面清洁干燥。
5、及时就医
若烫伤面积超过手掌大小、出现皮肤苍白或焦痂,或累及面部、关节等特殊部位,需立即前往急诊科处理。伴有发热、创面渗液增多等感染迹象时,应及时进行抗感染治疗。
处理烫伤时应避免涂抹牙膏、酱油等物质,这些物品可能刺激创面或引发感染。日常接触高温物品时建议佩戴防护用具,烹饪时注意锅柄朝向内侧。烧烫伤后48小时内需密切观察创面变化,及时换药并遵循医嘱进行康复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