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是一组由胎儿或婴幼儿时期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或发育异常引起的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综合征。该病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常伴有感觉、认知、交流及行为障碍,病情可能在婴幼儿期逐渐显现。
脑瘫的病因涉及产前、产时及产后多种因素。产前因素包括宫内感染、胎儿缺氧、胎盘功能异常等;产时因素如新生儿窒息、难产导致的颅内出血;产后因素常见于早产儿脑损伤、核黄疸、脑炎或脑外伤等。由于损伤部位不同,患者可出现肌张力异常、运动协调障碍、姿势反射异常等表现,部分患儿会伴随癫痫、听力视力障碍或智力发育迟缓。每个患儿的症状组合存在个体差异,严重程度从轻度活动受限到完全依赖他人照料不等。
建议发现婴幼儿存在运动发育迟缓、姿势异常等情况时,尽早就诊儿童神经专科。治疗需采用综合康复方案,包括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语言训练等,必要时配合矫形支具或肉毒素注射改善肌张力。对于存在癫痫等并发症的患儿,需在神经科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抗癫痫药物。家庭护理中应注重营养支持,预防关节挛缩和继发性损伤,定期评估康复效果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