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的治疗主要以抗病毒治疗为主,同时结合机会性感染防治、支持治疗等方法控制病情进展。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但通过规范治疗可有效延长生存期并提高生活质量。
1、抗病毒治疗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是控制艾滋病病毒复制的核心手段,需长期联合使用至少三种药物。常用药物包括替诺福韦、拉米夫定、多替拉韦等,通过抑制病毒逆转录酶和整合酶活性,将病毒载量控制在检测下限。患者需严格遵循"依从性大于95%"的用药原则,避免自行停药导致耐药。
2、机会性感染防治
针对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需预防性使用复方磺胺甲噁唑预防肺孢子菌肺炎。发生巨细胞病毒感染时可使用更昔洛韦,隐球菌性脑膜炎需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治疗。定期进行结核菌素试验筛查潜伏感染。
3、支持治疗
包括营养支持疗法纠正消耗状态,使用胸腺肽α1等免疫调节剂增强免疫功能。对于出现恶病质患者,需进行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同时需开展心理咨询干预,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
4、病情监测体系
治疗期间每3-6个月检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通过基因型耐药检测指导方案调整。肝功能、肾功能、血脂等指标需定期监测,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
5、暴露预防措施
HIV阴性配偶可采用暴露前预防用药,包含替诺福韦和恩曲他滨的组合制剂。发生高危暴露后应在72小时内启动暴露后预防,连续服药28天。
患者需在传染病专科医生指导下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治疗期间避免无保护性行为。出现发热持续不退、严重腹泻或意识改变等情况时,应立即就医。规范服药可使患者预期寿命接近正常人水平,早期诊断和治疗尤为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