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和痔疮是两种不同的肛周疾病,其病因、症状及治疗方式均有明显差异。肛瘘多由感染导致,而痔疮通常与静脉压力增高有关,需根据具体病情进行针对性处理。
1、病因差异
肛瘘主要因肛周腺体感染形成脓肿,破溃后遗留慢性瘘管。常见诱因包括腹泻、免疫力低下或克罗恩病等。痔疮则因肛门静脉丛血液回流受阻,导致血管扩张形成静脉团,长期便秘、久坐或妊娠等因素易诱发。
2、症状表现
肛瘘典型症状为肛周反复流脓,伴随局部硬结、瘙痒及间断性疼痛,急性期可能出现发热。痔疮主要表现为便后滴血或喷射状出血,内痔脱出时可发生嵌顿性疼痛,外痔常伴肛门异物感和血栓形成时的剧烈疼痛。
3、治疗方法
肛瘘需手术切除瘘管,常用术式包括瘘管切开术、挂线疗法等,合并感染时需配合头孢克肟、甲硝唑等抗生素。痔疮首选保守治疗,如马应龙痔疮膏、太宁栓等药物缓解症状,严重脱垂者需行痔环切术或硬化剂注射。
患者出现肛周不适时应及时至肛肠专科就诊,通过直肠指诊、肛周超声或MRI明确诊断。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日常需保持规律排便习惯,便后温水坐浴有助于缓解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