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什么是动静脉内瘘?

赵艳平 血管外科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常用的血管通路,通过手术将动脉与静脉直接吻合,使静脉血流量增大、管壁增厚,从而满足透析治疗需求。其形成方式包括自体血管吻合和人工血管移植两种类型。

1、医学定义

动静脉内瘘是指通过外科手术将邻近的动脉与浅表静脉进行端端、端侧或侧侧吻合建立的血液通路。这种结构使得动脉血直接流入静脉系统,促使静脉在压力作用下发生血管壁增厚、管腔扩张等适应性改变,形成可反复穿刺的透析通路。

2、主要用途

作为慢性肾衰竭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的首选通路,具有感染风险低、使用寿命长(自体瘘平均3-5年)、血流量稳定(通常达到200-500ml/min)等优势。每周需要进行2-3次透析治疗时,成熟的内瘘可承受每月约12次的穿刺操作。

3、维护方法

术后需进行6-8周的成熟期锻炼,包括握力球训练促进血管扩张。日常维护应避免瘘侧肢体受压(如测血压、抽血)、保持皮肤清洁。每月需监测震颤音和搏动情况,超声检查血流量低于500ml/min或存在狭窄时需要及时干预。

建议患者透析后正确压迫止血,定期进行血管超声评估。出现震颤减弱、局部红肿或异常膨隆时,应立即联系血管通路专科医师进行处理,避免通路失功影响透析治疗。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