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肌酐是人体肌肉中肌酸代谢的终产物,主要通过肾脏排出体外。它是临床上评估肾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其数值变化可反映肾脏排泄功能是否正常。血肌酐水平通常与肌肉量、年龄、性别等因素有关。
血肌酐主要由肌肉组织中的磷酸肌酸分解产生,生成量相对恒定。当肾功能正常时,肌酐会通过肾小球滤过并随尿液排出,因此血液中的肌酐浓度维持在稳定范围。男性正常参考值通常在53-106μmol/L,女性在44-97μmol/L,不同检测机构可能存在细微差异。
当肾脏功能受损时,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会导致血肌酐在体内蓄积。临床上常通过血肌酐值结合年龄、体重等参数计算肾小球滤过率,进而判断肾功能损害程度。需要注意的是,血肌酐升高可能存在滞后性,早期肾功能损伤时可能尚未出现明显变化。
发现血肌酐异常应及时就诊,由医生结合尿常规、肾脏超声等检查明确病因。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避免滥用肾毒性药物,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基础疾病。定期体检监测肾功能指标,有助于早期发现肾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