酮体是人体脂肪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主要包括β-羟丁酸、乙酰乙酸和丙酮三种物质。它们主要在肝脏中生成,可为心脏、大脑等重要器官提供能量来源,尤其在糖分供应不足时发挥重要作用。
1、β-羟丁酸
这是含量最高的酮体形式,约占血液中酮体总量的70%。当机体处于饥饿、长时间运动或糖尿病状态下,脂肪分解加速会产生大量β-羟丁酸。它能够穿过血脑屏障为脑细胞供能,但浓度过高可能引发代谢性酸中毒。
2、乙酰乙酸
约占总酮体的20%,在肝脏线粒体中由乙酰辅酶A缩合形成。这种酮体可被外周组织转化为乙酰辅酶A参与三羧酸循环,但在尿液中检测到乙酰乙酸常提示糖尿病酮症等病理状态。
3、丙酮
由乙酰乙酸自发脱羧形成,含量不足10%。这种挥发性物质可通过呼吸排出体外,糖尿病患者呼气时出现的烂苹果味即源于丙酮。由于其难以被机体利用,通常不作为能量来源。
正常生理状态下酮体浓度维持在0.5-3mg/dL,但长期饥饿或糖尿病控制不佳时可能升高至20mg/dL以上。建议糖尿病患者定期监测血糖和尿酮体,出现多饮、多尿伴随恶心呕吐时,应及时就医检查血气分析和电解质水平,避免酮症酸中毒等严重并发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