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休克时如何正确补液?

王国文 急诊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省人民医院 三甲

休克时的补液治疗一般包括快速补充晶体液、合理使用胶体液、输注血液制品、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以及根据病情调节补液速度等步骤。具体方案需根据休克类型和患者个体情况制定。

1、快速补充晶体液

首选生理盐水或乳酸林格液进行初始扩容,这类等渗溶液能快速恢复血管内容量。成人通常在30分钟内输入1000-2000ml,儿童按20ml/kg计算,但需警惕心功能不全患者输液过量风险。

2、合理使用胶体液

当晶体液扩容效果不佳时,可选用羟乙基淀粉、明胶或白蛋白等胶体溶液。胶体液能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维持更持久的扩容效果,尤其适用于低蛋白血症患者,但需监测凝血功能。

3、输注血液制品

失血性休克患者血红蛋白低于70g/L时需输注红细胞悬液。大量输血时应按比例补充新鲜冰冻血浆和血小板,维持凝血功能正常。感染性休克合并凝血障碍可考虑输注新鲜血浆。

4、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在充分补液后仍存在低血压时,需联合使用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血管活性药物。药物选择需结合休克类型,如分布性休克优先使用去甲肾上腺素,同时需持续监测平均动脉压维持在65mmHg以上。

5、调节补液速度

通过中心静脉压、脉压变异度等指标动态评估容量反应性。心源性休克需严格控制输液速度,避免加重心脏负荷;脓毒性休克在初始6小时应完成30ml/kg的晶体液输注,后续根据血流动力学调整。

补液过程中需持续监测心率、血压、尿量及乳酸水平等指标,避免过度补液引发肺水肿。建议在重症监护环境下进行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根据每4小时的评估结果调整治疗方案。休克属于急危重症,应立即送往具备抢救条件的医疗机构,由急诊科或重症医学科医师主导治疗。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