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一般将干眼症称为“白涩症”或“神水将枯”,其病因病机与脏腑功能失调、津液不足密切相关。
1、白涩症
白涩症是中医对眼干、涩痛等症状的概括性描述。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肝血不足或肝肾阴虚时,目失濡养,可出现眼干、视物模糊等症状。此外,肺主宣发津液至体表,肺阴亏虚可能导致眼表津液输布失常,加重干涩感。
2、神水将枯
此称谓强调泪液匮乏的病理状态,与“五轮学说”中的水轮(属肾)相关。肾阴亏虚会导致体内阴液不足,无法上承滋润眼目,出现眼红、灼热、异物感等表现。这类患者常伴有腰膝酸软、潮热盗汗等全身症状。
3、病因病机
除脏腑虚损外,外感风热燥邪也可能引发病症。长期用眼过度或环境干燥会导致气血耗伤,风热之邪乘虚侵袭目窍,使泪液蒸腾过快,形成虚实夹杂的证候,出现眼痒、畏光、分泌物增多等症。
患者出现持续性眼干、异物感应尽早就医,中医可通过滋阴润燥、疏风清热等治法进行调理。日常需注意用眼卫生,避免熬夜,适当摄入枸杞、菊花等养肝明目之品。治疗需结合个体体质辨证施治,必要时配合人工泪液等西医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