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血常规检查如何区分病毒或细菌感染?

汤多壮 血液内科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血常规检查可以通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比例等指标初步区分病毒或细菌感染,但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例如细菌感染常引起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而病毒感染可能表现为淋巴细胞比例增加。

1、白细胞计数

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常明显升高,尤其是化脓性细菌感染时可能超过10×10^9/L。而病毒感染通常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例如流感病毒、麻疹病毒等感染时可能出现白细胞减少。

2、中性粒细胞比例

细菌感染时中性粒细胞比例常超过70%,且可能出现核左移现象,即未成熟中性粒细胞增多。病毒感染时中性粒细胞比例通常正常或轻度降低,但EB病毒感染可能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

3、淋巴细胞比例

病毒感染时淋巴细胞比例可超过40%,特别是某些病毒如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时。细菌感染时淋巴细胞比例通常正常或降低,但百日咳杆菌感染可能导致淋巴细胞绝对数增高。

4、C反应蛋白

细菌感染时C反应蛋白(CRP)常显著升高超过50mg/L,而病毒感染时CRP多正常或轻度升高。但需注意严重病毒感染如重症流感也可能导致CRP升高。

5、降钙素原

细菌感染时降钙素原(PCT)水平常明显升高,超过0.5ng/ml提示细菌感染可能性大,而病毒感染时PCT通常不升高。但需注意严重创伤或休克时可能出现假阳性。

血常规检查结果需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及其他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若出现持续发热、炎症指标异常或病情加重,建议及时就医复查血常规,并行病原学检测明确感染类型。临床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是否需要进行血液培养、病毒抗体检测或核酸检测等进一步检查。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