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休克是指机体有效循环血容量锐减,导致组织灌注不足、细胞缺氧和代谢障碍的危急综合征。常见诱因包括大量失血、严重感染、心脏功能障碍等,可能引发器官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1、发生机制
休克的核心是有效循环血量不足,无法维持正常组织灌注。当血液供应急剧减少时,微循环障碍导致细胞缺氧,线粒体能量代谢受阻,乳酸等代谢产物堆积引发酸中毒。这种恶性循环若未及时阻断,可能造成多器官功能障碍。
2、常见类型
根据病因可分为四类。低血容量性休克常见于外伤出血或严重脱水;心源性休克多由急性心肌梗死或严重心律失常引发;分布性休克包括感染性休克和过敏性休克;梗阻性休克则因肺栓塞或心包填塞等血流通道受阻所致。
3、临床表现
典型表现为血压下降(收缩压小于90mmHg)、心率加快(>100次/分)、四肢湿冷、尿量减少。神经系统症状包括烦躁不安或意识模糊,严重者可能出现昏迷。皮肤黏膜苍白或发绀,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超过2秒是重要体征。
若发现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脉搏细速等休克早期症状,应立即采取平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尽快联系急救系统。休克属于临床急症,需在专业医疗监护下进行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物应用等针对性治疗,切忌自行用药延误抢救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