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氧气在医疗急救中的作用是什么?

王国文 急诊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省人民医院 三甲

氧气在医疗急救中主要用于纠正低氧血症、缓解呼吸困难、支持心肺复苏、减少组织缺氧损伤以及辅助特定治疗。其应用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以确保治疗效果。

1、纠正低氧血症

低氧血症指血液中氧分压低于正常水平,常见于肺炎、肺水肿等疾病。通过鼻导管或面罩吸氧,可迅速提高肺泡氧浓度,促进氧气弥散至血液,从而恢复血氧饱和度。例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氧饱和度低于90%时,需立即给予高流量氧疗。

2、缓解呼吸困难

当患者因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导致呼吸做功增加时,吸氧可降低呼吸肌耗氧量。氧气通过降低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的刺激,减少代偿性过度通气,帮助患者恢复平稳呼吸,尤其对劳力性呼吸困难效果显著。

3、支持心肺复苏

心脏骤停时全身组织缺血缺氧,通过球囊面罩或气管插管给予100%浓度氧气,可维持脑组织氧供,延缓脑细胞死亡。研究表明,心肺复苏期间血氧分压维持在60mmHg以上,能显著提高自主循环恢复率。

4、减少组织缺氧损伤

严重创伤、休克等状态下,组织灌注不足会导致乳酸堆积。及时氧疗能增加溶解氧含量,改善细胞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过程。例如,心肌梗死患者吸氧可使梗死面积缩小10%-15%,尤其对伴有低氧血症者效果更明显。

5、辅助特定治疗

在一氧化碳中毒急救中,高浓度氧气可加速碳氧血红蛋白解离,半衰期可从4小时缩短至40分钟。高压氧治疗还可用于气栓症、坏死性软组织感染等特殊病例,通过提高组织氧分压抑制厌氧菌生长。

使用氧气治疗时需监测血氧饱和度,避免长时间高浓度吸氧导致氧中毒。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控制吸氧浓度不超过35%,防止二氧化碳潴留加重。急救过程中需严格遵循操作规范,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给氧方案。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