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多卡因是一种常用的酰胺类局部麻醉药,同时也具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其主要医疗作用包括局部麻醉、神经阻滞麻醉、表面麻醉、抗心律失常以及缓解神经痛等,临床使用需严格遵医嘱。
1、局部麻醉
利多卡因通过阻断神经细胞膜的钠离子通道,抑制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从而发挥局部麻醉效果。该作用常用于浅表皮肤手术、伤口缝合、穿刺操作等医疗场景,可在注射后1-3分钟内起效,维持约1-2小时。
2、神经阻滞麻醉
该药物可通过注射至神经干周围,阻断神经传导通路,适用于硬膜外麻醉、臂丛神经阻滞等区域性麻醉。其扩散性强,能有效阻断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的功能,常用于骨科手术、产科分娩镇痛等领域。
3、表面麻醉
2%-4%浓度的利多卡因溶液或凝胶可直接作用于黏膜或破损皮肤表面,通过抑制末梢神经传导产生麻醉效果。临床上多用于咽喉镜检查、导尿管置入、皮肤烧伤清创等操作前的镇痛处理。
4、抗心律失常
作为Ib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利多卡因能抑制心肌细胞钠内流,缩短动作电位时程,主要用于治疗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危急情况。该作用常通过静脉给药,可快速稳定心脏电活动。
5、缓解神经痛
通过稳定过度兴奋的神经细胞膜,利多卡因可改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慢性疼痛。临床多采用贴剂形式局部给药,能减少全身不良反应的发生。
使用利多卡因需注意过敏史检测,严重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禁用。不同剂型需严格按规范操作,静脉给药时应监测心电图变化。若出现耳鸣、嗜睡等中毒症状需立即停药,并及时进行医疗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