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型感冒患者通常会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以及全身乏力等症状。该疾病由病毒感染引起,可能伴随消化系统和全身性不适。
1、腹痛
由于病毒侵袭胃肠道黏膜引发炎症反应,患者常出现阵发性或持续性腹部隐痛或绞痛,疼痛部位多位于脐周或上腹部,进食后可能加重。
2、腹泻
肠道功能紊乱会导致大便次数增多,每日可达3-10次,粪便多呈稀水样或蛋花汤样,通常不伴有脓血便。严重时可能引起脱水,需观察尿量变化。
3、恶心呕吐
病毒刺激胃黏膜引发胃部痉挛,多数患者先出现食欲减退、反酸,继而发展为频繁恶心,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婴幼儿可能出现喷射性呕吐。
4、发热
机体免疫系统对抗病毒时,体温调节中枢被激活,患者体温多在37.8-38.5℃之间,婴幼儿可能出现高热惊厥,需监测体温变化。
5、全身乏力
病毒感染引发全身炎症反应,伴随大量体液丢失,患者常出现肌肉酸痛、精神萎靡、嗜睡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站立不稳。
若出现持续呕吐无法进食、高热不退或尿量明显减少等情况,应及时就医。治疗期间建议选择米汤、稀粥等易消化食物,避免摄入乳制品和高纤维食物加重肠道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