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穿刺术的常见流程一般包括体位摆放、消毒麻醉、穿刺操作、脑脊液采集和术后处理等步骤,需由专业医生规范操作。具体步骤如下:
1、体位摆放
患者通常取侧卧位,头部稍向前屈,双膝尽量贴近腹部,使脊柱后凸以扩大椎间隙。操作者会触摸定位腰椎L3-L4或L4-L5间隙作为穿刺点,该位置可降低脊髓损伤风险。
2、消毒麻醉
穿刺区域用碘伏或酒精进行严格消毒,铺无菌洞巾。随后用1%-2%利多卡因对皮肤及皮下组织进行局部浸润麻醉,麻醉生效后患者通常仅能感受到轻微压力感。
3、穿刺操作
医生持专用腰穿针以垂直脊柱方向缓慢进针,依次穿过皮肤、韧带和硬脊膜。当出现明显落空感且脑脊液流出时,提示针尖已进入蛛网膜下腔。整个进针深度成人约4-6厘米,儿童约2-4厘米。
4、脑脊液采集
连接测压管测量初压后,按需求留取3-5管脑脊液样本,每管约1-2毫升。采集过程中需观察液体性状,正常脑脊液应为无色透明,若出现浑浊、血性或脓性需立即送检。
5、术后处理
拔针后穿刺点用无菌敷料覆盖,嘱患者去枕平卧6-8小时。需密切观察有无头痛、恶心等低颅压反应,术后24小时内避免剧烈活动,鼓励适量饮水促进脑脊液再生。
术后应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若出现持续头痛、发热或下肢麻木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检查前需告知医生凝血功能、药物过敏史等情况,操作全程需严格遵守无菌原则以避免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