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眼度数超过600度通常属于高度近视,可能对眼部健康造成较大威胁。近视的严重程度不仅与度数相关,还需结合眼底病变风险综合判断。
1、300度以下:属于轻度近视范畴,多数通过框架眼镜或角膜接触镜即可矫正。这类近视引发视网膜脱离、黄斑病变等并发症的风险相对较低,但仍需每年进行至少一次包括眼轴测量、眼底照相在内的全面眼科检查,特别是发现视物变形时要立即就诊。
2、300-600度:该范围内近视患者发生玻璃体混浊、后巩膜葡萄肿的概率显著增加。建议每半年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监测黄斑区结构变化。验光时需选择具有周边离焦控制功能的镜片,18岁以下青少年可联合0.01%阿托品滴眼液进行防控。
3、600度以上:高度近视患者眼轴多超过26mm,伴随豹纹状眼底改变者达87%。此类人群应每季度检查眼底,重点排查视网膜裂孔、脉络膜新生血管等病变。当出现飞蚊症突然增多、视野缺损时,需紧急进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40岁以上患者建议联合抗VEGF药物预防黄斑病变。
建议所有近视患者建立屈光发育档案,通过生物测量仪跟踪眼轴增长速度。日常生活中要避免剧烈碰撞、潜水等可能诱发视网膜脱离的活动。高度近视孕妇分娩前需进行详细眼底评估,必要时选择剖宫产。若伴随开角型青光眼,需终身监测眼压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