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痛经通常与生殖系统器质性病变有关,常见原因包括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以及盆腔炎性疾病等,需及时就诊明确病因。其症状多表现为月经期逐渐加重的下腹疼痛,可能伴随其他异常表现。
1、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组织生长在子宫腔以外部位,如卵巢、盆腔腹膜等,月经期异位内膜出血刺激周围组织,引发进行性加重的痛经。患者可能伴有性交痛、不孕或经期腹泻等症状。治疗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孕三烯酮胶囊或地诺孕素片等药物缓解疼痛,必要时需腹腔镜手术切除病灶。
2、子宫腺肌病
子宫内膜腺体侵入子宫肌层并伴随肌层增生,导致子宫均匀性增大。月经期病灶充血水肿,刺激子宫收缩引起剧烈痛经,常伴有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及贫血。治疗可选择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如亮丙瑞林)等药物,严重者需行子宫切除术。
3、盆腔炎性疾病
盆腔感染导致输卵管、卵巢等组织粘连,月经期盆腔充血可能加重炎症刺激,引起下腹持续性疼痛,可放射至腰骶部。急性期常伴发热、阴道分泌物增多,慢性期可能出现不孕或宫外孕。治疗需根据病原体选用抗生素,如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盐酸多西环素片、甲硝唑片等,形成脓肿者需手术引流。
若痛经程度逐渐加重或伴随月经紊乱、异常出血等症状,建议尽早就医进行妇科检查、超声或磁共振成像等检查。确诊后需严格遵循医嘱进行药物或手术治疗,避免盲目服用止痛药掩盖病情。日常需注意经期卫生,避免剧烈运动及性生活。